2025年7月27日,盛夏骄阳似火,而阜南县教育系统却迎来一场“润心”之旅。当天下午,安徽省阜南县2025年高中骨干教师综合素养及能力提升研修班专题讲座由北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北京教育学院林雅芳教授主讲,主题为《学生心理健康守护与分级应对》。一百五十多名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心理教育“金课”。
林雅芳教授以“守护者”为切入点,开宗明义:“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守护人。”她结合多年临床咨询与教育研究经历,通过大量真实案例,揭示了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与紧迫性。她指出,我国青少年终生心理健康患病率高达17.6%,这一数字背后,是时代高速发展带来的学业竞争加剧、信息过载、家庭结构变化等多重压力的叠加。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时代发展的副产品,更是教育必须直面的挑战。
“每一个问题行为背后,都藏着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林教授强调,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看见”学生。她倡导“鼓励性教育”,主张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成功体验”,哪怕是一次课堂发言、一次作业进步,都应给予真诚肯定。“尊重孩子,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眼神交流、每一句评价语言中。”她特别提醒在座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能力感”“人际关系”和“独特感”——这是心理健康的三大支柱。
在谈及家庭教育时,林教授指出,随着社会变迁,父母教养的责任日益加重,但传统权威却在弱化,这导致亲子关系紧张频发。“学校教育必须补位,教师要成为学生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她提出心理教育的四个核心原则:保护、安抚、协助情绪调节、给予时间和空间。“评估一个学生是否有心理问题,关键看其社会功能是否受损——能否正常学习、交往、生活。”
讲座第二个主题《教师情绪压力管理与自我调节》,林教授特别强调教师自身心理调适的重要性。“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社会适应、身体健康和专业发展。”她引用研究数据指出,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呈下降趋势,部分原因在于经济压力增大、职业倦怠加剧。“一个内心枯竭的教师,无法滋养学生的心灵。”她呼吁教育管理者关注教师福祉,同时引导教师学会与压力“和平共处”。
对于如何实现心理调适,林教授从神经科学角度解析情绪管理机制,提出“三重大脑”理论:本能脑、情绪脑与理智脑。“我们要学会用理智脑驾驭情绪脑,而非被其奴役。”她建议教师通过“扩大情绪之窗”来提升心理弹性——即增加积极情绪体验,减少消极情绪主导。具体方法包括:每日记录三件好事、进行正念练习、建立支持性人际关系等。同时,她强调“生理调节是基础”,提醒教师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教育的本钱”。
“教育要五育并举,而心理健康是‘五育’的基石。”林教授最后总结道。她寄语全体教师:“愿大家在育人路上,既能点亮学生的心灯,也能守护自己的心灵。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这不仅是祝福,更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教育理想。”(粟林 撰)
上一条:研思并进 向“研”而行——阜南县高中骨干教师研修班聚焦教育科研
下一条:深耕整本书阅读沃土 点亮快乐读书灯塔——陈丽老师“快乐读书吧”阅读指导讲座在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中心小学进行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