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上午,北京市教科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葛渠校区迎来了一场高水准的美术学科教材解读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全国知名美术教育专家、人美社北京版美术教材副主编耿鑫老师,为校区全体美术教师深入解读新版美术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教学实施路径,助力教师准确把握课改方向,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耿鑫老师首先系统梳理了新版美术教材的四大核心特点:编写巧思、视觉锚点、作品甄选、巧用智能。他指出,新教材在结构设计上充满“编写巧思”,注重知识的螺旋递进与跨学科融合;通过设置鲜明的“视觉锚点”,帮助学生快速抓住学习重点;在“作品甄选”上兼顾经典性与时代性,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融入当代艺术表达;同时“巧用智能”技术,适度引入数字工具与AI辅助,拓展艺术创作的边界。
在解读教材理念时,耿鑫老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他特别指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用笔记录”——不仅是技法的训练,更是思维与情感的表达。他反复提醒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只有学生真正学会了思考,才能实现深度学习。”他建议教师在课堂上从日常生活话题切入,巧妙引导,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创作灵感。
针对当前教育技术发展趋势,耿鑫老师特别提醒年轻教师:“要思考如何使用AI,但必须是限制性地使用。”他强调,技术应服务于艺术创作的本质,而非替代学生的动手实践与独立思考。教师应把握好“度”,让AI成为激发创意、提升效率的工具,而非创作的“拐杖”。
“美术课也需要审题。”耿鑫老师指出,如同语文写作,美术创作也需明确主题与表达意图。他结合教学实例,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掌握“窍门”,通过有效的提问、示范与节奏把控,带领学生跟上教学思维,实现师生思维的同频共振。
活动中,耿鑫老师还为在场教师展示了多种创新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打破传统教学定式,探索更具活力与深度的美术课堂。
作为美术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耿鑫老师深厚的学术背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本次培训增添了厚重分量。他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拥有北京教育学院书法本科学历,并完成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现任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全国校外教育名师。他曾获第七届北京市政府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并长期参与人美社、人教社、华文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的书法与美术教材编写工作,担任副主编、编委等要职,是教育部“国培计划”指导专家,出版有《观心堂四艺-耿鑫诗书画印集》等专著,在业内享有广泛影响力。
本次教材解读活动内容前沿、理念深刻、实操性强,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微观指导,为葛渠校区美术教师准确理解新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有力支持。(粟林 撰)
上一条:深耕整本书阅读 让阅读真实发生——记吕俐敏副院长《整本书阅读教学举隅》讲座
下一条:聆听作家心声 传承红色精神——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讲座走进书香校园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