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迎来一场聚焦低年级绘本教学的专题讲座 ——《绘本教学:理论框架、课堂模式指导》。本次讲座由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正高级教师杨宝娥主讲,她同时肩负北京市骨干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大兴区课程教材评审与指导专家等职责,以丰富的教研经验和实用的教学策略,为该校的语文教师带来一场 “干货满满” 的教学指导。
一、案例切入,揭示教学关键
讲座伊始,杨老师并未直接讲解理论,而是通过播放大兴区李老师执教的《神奇种子店》课堂实录,引导教师从真实课堂中提炼教学方法。视频中,李老师通过“彩色种子会结出什么?”等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想象,并组织学生模仿“扛种子”“挖坑播种”等动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杨老师结合视频内容,总结出绘本教学的“四把钥匙”:
第一是“引发思考”。她指出,一年级学生思维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应多提开放性问题,如“你会给种子浇多少水?”,引导学生从“被动听”转为“主动想”。
第二是“互动设计”。绘本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应通过同桌交流、角色模仿等方式,实现“观察+体验”的双重互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第三是“氛围营造”。针对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教师可通过贴纸、语调变化等细节,帮助学生“走入故事”。
第四是“联系实际”。将绘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讲述“种多肉”的经历,使道理不再空洞,更易被学生理解。
二、理论结合策略,构建教学框架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杨老师通过PPT课件,从“教学目标确定”“课堂策略运用”“书目推荐”三个维度,系统梳理绘本教学的实施路径。
她强调,教学目标的设定需同时考虑“绘本特点”与“学生情况”。以《一园青菜成了精》为例,其童谣韵律感强,教学目标应侧重语言节奏的感知与积累;而《猜猜我有多爱你》侧重情感表达,目标则应聚焦亲子情感的体会。了解学生兴趣则可通过课前简短交流实现,如询问“喜欢小动物还是植物”,以便更有针对性地选择绘本和设计活动。
在策略层面,杨老师重点介绍了三种适用于一年级的教学方法:
· 共读问答式:通过观察封面提问(如“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预测能力。
· 创设情境法:借助音乐、道具等营造氛围,如在讲解《外婆变成老娃娃》时播放轻柔音乐,增强情感体验。
· 行动体验法: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理解,如阅读《古利和古拉》后绘制“蛋壳能变成什么”,激发创意。
此外,杨老师还推荐了多本适合一年级的绘本,如《胖石头》《你为什么不开花》《神奇种子店》等,并明确每本书的教学侧重点。她还提出跨学科融合思路,例如在《今天我是一粒黄豆》教学中,语文、科学、美术三科联动,分别讲述故事、观察发芽、绘画创作,使绘本教学更加立体丰富。
三、总结展望:绘本为钥,启阅读之门
讲座尾声,杨老师强调,在阅读启蒙的关键时期,绘本作为直观、生动、贴近儿童心理的读物,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她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减少“满堂灌”,增加“学生说、学生做”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绘本世界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本次讲座不仅为该校语文教师提供了专业交流的平台,更推动绘本教学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参与教师普遍认为,讲座内容系统实用、方法可操作性强,为日常教学提供了清晰的“工具箱”。大家表示,将积极应用所学策略,让绘本成为学生爱上阅读、学会思考的“好朋友”。(李明玥 撰)
上一条:聆听作家心声 传承红色精神——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讲座走进书香校园
下一条:小学英语新课标、新教材研修活动——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室主任讲座 |
返回列表 |